我家養(yang) 了一盆文竹,從(cong) 養(yang) 它起到現在將近十年了。這盆文竹的由來,說來還是挺有趣的。幾年前,我在小區樓下垃圾桶裏發現了爛盆裏麵黃黃的的小文竹。我猜原來的主人肯定是不會(hui) 養(yang) 花,兒(er) 子聽我說文竹是用來放在案牘的好花,說不如不如他來養(yang) 吧。兒(er) 子那時才不過十歲,正是心性未定的時候,我想種花也許是鍛煉他性子的好時機。
之後,我和兒(er) 子把它安置在一個(ge) 原來養(yang) 過花的土瓷盆內(nei) ,它很爭(zheng) 氣,很快便吐露出新芽。對於(yu) 這個(ge) 變化,兒(er) 子既欣喜又好奇,我和兒(er) 子經常一起給他剪去黃葉、給他用小竹簽搭架,常常癡迷地望著它。我記得他還在我的輔導下寫(xie) 過一篇關(guan) 於(yu) 它的作文,作文被語文老師當作範文給班級的同學念。此後,每次放學回來,兒(er) 子書(shu) 包一放就趕緊看看文竹。它的葉子毛茸茸的、莖稈纖長。我和兒(er) 子講,文竹是比較名貴的花,也十分難養(yang) 。要是養(yang) 的好,它還可以長到幾米高。兒(er) 子不相信,這麽(me) 一點小家夥(huo) 能長得那長高。
從(cong) 此,照顧文竹成為(wei) 兒(er) 子每天的功課的工作,他按時給文竹澆水,有模有樣的學著我給它噴水,還會(hui) 學著我用濕布輕輕擦去葉片上的塵土,生怕傷(shang) 及它們(men) 。每當完成任務,兒(er) 子和我靜坐在在文竹旁,談著文竹的變化,說是我們(men) 共同關(guan) 注的學校的事情,兒(er) 子話顯然比之前多了,說話分析事情有變得有點成熟。
文竹生長緩慢,但每次的細微變化讓兒(er) 子激動不已。從(cong) 最初的幾根嫩枝,到後來的飽滿豐(feng) 腴,乃至新生枝條,每個(ge) 進步都讓人感歎生命的奇妙。兒(er) 子也懂得了耐心等待,不急於(yu) 求成,理解了成長需要時間。
每逢疲憊與(yu) 困惑之時,他也總是在文竹旁坐下,靜靜凝望。文竹總是以靜默的姿態和他一同分享靜謐;無論世事紛擾,內(nei) 心都應保持平靜,它的堅韌教會(hui) 更教會(hui) 兒(er) 子在困境中堅守自我,永不言棄。
我記得很清楚有一回,兒(er) 子忘記了給文竹澆水,使它的葉片發黃。兒(er) 子深感愧疚,仿佛看到自己因懶散和疏忽錯過的成長契機,他立馬著手挽救。幸運的是,文竹經過悉心照料又重煥生機。這次經曆使兒(er) 子深深領悟到,無論是植物還是人,成長之路皆非坦途,關(guan) 鍵在於(yu) 麵對挫折時能否適時調整,重新啟程。
後來,兒(er) 子住校了。每周回家仍舊不忘記再照看他的文竹,摘掉黃葉,修剪徒長的枝條。每次文竹長大爆盆,需要文竹換盆的時候,我還是主動要求兒(er) 子過來給我幫忙,母子之間也多了許多話。如今,兒(er) 子如今上了高三,功課十分繁忙,養(yang) 文竹的事情自然全部是我在忙。但在成長的路上,因為(wei) 和文竹結緣,讓他的童年似乎也增添了許多故事,他也會(hui) 主動分享過去我們(men) 一些事情,時光流淌,那些留下美好的回憶,能時時拿來回味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