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濟多士,乃成大業(ye) ;人才蔚起,國運方興(xing) 。
“人才問題,既是振興(xing) 正定的當務之急,也是具有戰略意義(yi) 的百年大計”;
“人才引進要有新思路、寬眼界、大舉(ju) 措,這就要有國際眼光,從(cong) 全國範圍、世界範圍吸引人才”;
“完善人才戰略布局,堅持各方麵人才一起抓,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you) 良的人才隊伍”;
……
不論在基層、地方還是在中央,習(xi) 近平同誌對人才工作的重視、思考與(yu) 實踐一以貫之。
1983年3月29日,河北日報頭版頭條刊發了一篇新聞報道——《樹立新時期的用人觀點,招賢納士,博攬群才 正定縣為(wei) 有誌之士敞開大門》。
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習(xi) 近平同誌先後任河北省正定縣委副書(shu) 記、書(shu) 記。新聞記敘的是他在正定工作期間,推出廣招賢才的“人才九條”,為(wei) 當地發展破局開路。
40年後的今天,“人才九條”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yi) 。
讓我們(men) 把目光投向那段曆史,追尋習(xi) 近平同誌在正定工作期間關(guan) 於(yu) 人才工作的實踐足跡,感悟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河北留下的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增強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行動自覺。
■ “人才九條”震動全國
“習(xi) 近平同誌當年為(wei) 什麽(me) 要推出‘人才九條’?”
采訪中,“人才九條”的知情者都坦言:跟正定當時的縣情有關(guan) 。
1982年9月召開的黨(dang) 的十二大,明確提出從(cong) 1981年到20世紀末,力爭(zheng) 使全國工農(nong) 業(ye) 年總產(chan) 值翻兩(liang) 番。
習(xi) 近平認為(wei) ,沒有人才,縣不能富,民不能強,翻兩(liang) 番無從(cong) 談起。
當時正定全縣總人口45萬(wan) 人,但大專(zhuan) 以上文化程度的僅(jin) 有379名,自學成才或中專(zhuan) 畢業(ye) 後取得技術員以上職稱的僅(jin) 有256名。
全縣大多數企業(ye) 和單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科技人才和技術骨幹力量不足問題。例如縣色織廠,全廠400多人,僅(jin) 有一名大學生技術員,新產(chan) 品沒有力量搞,設備壞了沒人能修。全廠111台織機,經常有二三十台停機,導致廠子出現虧(kui) 損。
“對人才問題早認識、早重視、早去抓,我們(men) 的經濟工作就早主動、早搞活、早見效。”習(xi) 近平說。
人才的聚集和人才積極性的調動,靠什麽(me) ?
靠政策,一個(ge) 有吸引力、有感召力、有推動力的政策。
時隔40年,《正定縣為(wei) 有誌之士敞開大門》的作者李乃毅,對“人才九條”的出台過程記憶猶新。
1983年3月的一天,習(xi) 近平約河北日報記者李乃毅到辦公室長談。
一間十多平方米的辦公室,一張辦公桌,兩(liang) 個(ge) 板凳支的木板床,上麵鋪著帶補丁的褥子。
“就在這樣一個(ge) 簡陋的辦公室兼臥室裏,我倆(lia) 麵對麵,打開了話匣子。”李乃毅回憶。
習(xi) 近平介紹,正定雖是一個(ge) 產(chan) 糧大縣,但經濟並不富裕,必須通過改革開放改變這種狀況。農(nong) 業(ye) 不能“單打一”,要發展多種經營。工業(ye) 要發展企業(ye) 、創新項目、引進技術,盡快把效益搞上去。要搞好農(nong) 業(ye) 、搞活工業(ye) 、搞大企業(ye) ,最重要的是要有優(you) 秀的企業(ye) 領軍(jun) 人物,而縣裏恰恰缺乏這方麵的人才,現在當務之急就是怎樣把人才引進來。正定打算出台一些吸引人才的政策,希望通過報紙宣傳(chuan) 出去,把那些懂經營、會(hui) 管理、有技術的人才請過來。
習(xi) 近平開誠布公,李乃毅也知無不言。他把在采訪中所接觸到的知識分子特別是科技人員的處境、困難、顧慮、期盼等一一道來。
習(xi) 近平認真傾(qing) 聽,詳細記錄。此後,他又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三個(ge) 半天時間同李乃毅深入探討。
“樹立新時期的用人觀點,就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消除偏見,任人唯賢,不拘一格地選拔人才。”談話中,習(xi) 近平對於(yu) 人才工作的戰略眼光和創新思維讓李乃毅印象深刻。
“但當‘人才九條’真正擺到我麵前時,我依然感到十分震驚。”李乃毅表示。
“人才九條”的全稱是《樹立新時期的用人觀點,廣招賢才的九條措施》。內(nei) 容如下:
一、熱烈歡迎我縣所需的外地各種科技人員來正定幫助發展縣、社、隊企業(ye) 。對搞成的每個(ge) 項目,隻要產(chan) 品有銷路,其利潤由雙方商定比例分成,或給一次性總付酬。貢獻突出者,縣委、縣政府將予以記功、記大功、晉級、晉職。在農(nong) 村的家屬戶口優(you) 先轉吃商品糧,並給家屬、子女安排適當工作。
對我縣技術人才更應充分重視,發揮其專(zhuan) 長。對有發明創造、做出突出貢獻者,其待遇和招聘外地技術人才同等對待。
二、大膽起用和廣泛接受各種人才。其中包括出身不好,社會(hui) 關(guan) 係複雜,過去犯過錯誤已經改正的;曾當作“資本主義(yi) ”典型批判至今仍不被重視的;由於(yu) 社會(hui) 上的偏見,使其科研工作遭受壓製的;沒有學曆而自學成才的。
三、千方百計為(wei) 人才的調動提供方便。凡需要調入我縣者,組織、人事、勞動部門要積極予以辦理,若一時辦不齊手續,可先來後辦,原工資照發,糧食定量不變(全部細糧),工齡連續計算,今後根據貢獻大小另行確定工資數額;對不能調入我縣工作者,可短期應聘或兼任我縣某方麵的經濟技術顧問。
四、願為(wei) 全國各地技術人員提供試製新產(chan) 品、推廣新技術所需要的工作、生活條件。新產(chan) 品一旦被本縣采用,即付重獎;收到經濟效益後,利潤按比例分成或給一次性總付酬。同時也允許研究項目失敗,不追究責任,工資報酬、往返車費照付。
五、調入的人才,由縣委、縣政府統一安排使用,出現問題,縣委、縣政府領導親(qin) 自加以解決(jue) 。
六、興(xing) 建“人才樓”“招賢館”,積極為(wei) 調入人才解決(jue) 住房。設立人才服務處,對人才統一管理。對我縣和國家有突出貢獻者,配備助手、車輛,做到搬煤到屋、送糧到戶,解決(jue) 生活上的後顧之憂。各部門都要按照省委文件精神,積極落實知識分子政策,為(wei) 我縣中級以上知識分子和自學成才者,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
七、成立人才技術開發公司,吸收人才,接受新產(chan) 品、新技術;對科研人員和自學成才者正在業(ye) 餘(yu) 研究的有前途的科研項目,若願意給予本公司,而又被本縣所采納者,將盡力協助解決(jue) 經費困難。對本縣技術幹部要合理使用,充分發揮其特長。
八、積極鼓勵、扶持城鄉(xiang) 團體(ti) 和個(ge) 人自籌資金和外地大、中專(zhuan) 院校簽訂教學、代培合同,定向培養(yang) 人才。教授、學者、工程師及有技術專(zhuan) 長者應聘來縣講學,指導企業(ye) 經營管理,車接車送,熱情接待,並發津貼費。
九、實行人才流動。調入本縣的科技人員來去自由。本人一旦感到自己的技術專(zhuan) 長不能有效發揮時,可以申請調到所向往單位,縣委、縣政府不加阻攔,並給予提供出走方便。
1983年3月,幾天之間,2000張一米多長、半米來寬的大布告貼到了正定各個(ge) 生產(chan) 隊、學校、機關(guan) 、工廠門口。布告上的大字十分顯眼——“正定縣招攬人才的九條規定”。
“出身不好也能被重用,貢獻突出的給記功,家屬還能‘農(nong) 轉非’,看這政策,縣裏是動真格了!”
“這一條一條的,可真實誠啊!”
一時間,街頭巷尾熱議聲四起。
利潤提成觸及分配製度,人才流動關(guan) 乎人事體(ti) 製,細糧供應突破糧食政策,“農(nong) 轉非”涉及戶籍管理……“人才九條”字裏行間皆是破冰之舉(ju) 。
比如人事調動,當時政策是不允許各省市間自由流動的,工廠管理者、科技人員屬於(yu) 國家幹部,不能自主選擇供職單位。檔案是每個(ge) 幹部職工所有的證明文件,如果非要走,不給檔案,黨(dang) 籍、公職、工齡、工資在新單位接不上,戶籍在異地落不了,口糧在糧店買(mai) 不到,生活都成了問題。
“針對這種情況,習(xi) 書(shu) 記大膽提出,凡是正定急需人才,派人員與(yu) 原單位友好協商,以最大的誠意爭(zheng) 取理解支持;本人決(jue) 意到正定工作,原單位堅持不放,檔案不給,縣委、縣政府責成組織人事部門重新建檔接續關(guan) 係。這一做法,突破了人才調動的瓶頸,確實是需要眼光和膽識的。”李乃毅回憶。
當時,包括習(xi) 近平在內(nei) 的所有幹部、職工,都是吃60%的粗糧、40%的細糧,給引進的人才供應100%細糧,有的人不理解;在分配方麵,幹部職工每月工資幾十元,技術人員的技術轉讓費卻有幾萬(wan) 元,有了利潤還給提成,有的人難接受;用的人萬(wan) 一出點毛病怎麽(me) 交代?請來了“外地和尚”,“本地和尚”不念經了怎麽(me) 辦?有的人有顧慮……
麵對種種質疑,習(xi) 近平召開全縣幹部動員大會(hui) ,講形勢、談發展、繪藍圖、論人才,通過相互交流,統一思想,形成共識。
習(xi) 近平覺得,在縣裏發布還不夠,希望通過報紙把“人才九條”向全省、全國發布,在更大範圍為(wei) 正定招賢引智。
很快,李乃毅采寫(xie) 的這篇消息擺上了時任河北日報社總編輯林放的辦公桌。林放看後當即拍板:“這政策觀念創新,完全符合中央精神,發,突出發!”
當夜排版,林放還特意叮囑:“頭版頭條加邊框著重處理!”
1983年3月29日,以“人才九條”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消息《正定縣為(wei) 有誌之士敞開大門》在河北日報刊發。省內(nei) 外媒體(ti) 紛紛轉載報道,一時間引起強烈反響。
“人才九條”,震動全國。
■ 求賢若渴廣攬人才
“人才九條”公開發表後,不到一個(ge) 月,縣裏就接待來信來訪150人次,其中具有工程師、助理工程師或相當職稱的46人。
一些正定老幹部還記得,當時要求來正定的人才絡繹不絕,全國20多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科技人員來信谘詢、提供項目、聯係工作調動,許多人是拿著報紙找到正定縣政府的。
研製化妝品的能人武寶信,就是“人才九條”吸引到正定的人才之一。
當時,石家莊車床附件廠工程師武寶信研發的三露(粉刺露、亮膚露、增白露)已暢銷全國,但他和廠領導在利潤分配上產(chan) 生了矛盾。武寶信看到“人才九條”眼前一亮,托人捎信給習(xi) 近平,表示願意到正定工作。
得知武寶信的情況,習(xi) 近平馬上來到時任正定縣縣長程寶懷的辦公室。
“程縣長,走,咱們(men) 今天夜訪武寶信!”
“今天晚了,咱們(men) 明天再去吧?”
“今天必須找到武寶信!”
習(xi) 近平隻知道武寶信家住石家莊市談固小區,他帶著程寶懷等人在小區找了很久,還是沒能打聽到武寶信的家具體(ti) 在哪兒(er) 。幾十棟樓的談固小區實在太大了。
看看手表,已經過了晚上10點,迫切想見武寶信的習(xi) 近平決(jue) 定試試“笨辦法”,“這樣吧,我從(cong) 南往北喊,你們(men) 從(cong) 東(dong) 往西喊,今天必須找到他。”
雙手並攏合成喇叭狀,習(xi) 近平放開了嗓門:“武寶信!武寶信……”夜深人靜,喊聲在小區裏響起。
“我正在屋裏做實驗,忽然聽見窗戶外有人大喊我的名字。”武寶信回憶起40年前的那個(ge) 晚上,每一個(ge) 細節都曆曆在目,“我趕忙跑了出來,領頭的小夥(huo) 子見到我,興(xing) 奮地握住我的手。一定是在外邊待得久了,他兩(liang) 手冰涼。”
這人就是習(xi) 近平。
見麵後,習(xi) 近平和武寶信長談至深夜。習(xi) 近平對人才的渴望和尊重,深深打動了武寶信,他答應把新研製的爽腳粉配方無償(chang) 提供給正定。
1983年4月4日,習(xi) 近平親(qin) 自主持的爽腳粉項目技術轉讓會(hui) 在正定縣招待所舉(ju) 行,新城鋪鄉(xiang) 的第一個(ge) 引進項目就此落地。幾個(ge) 月後,爽腳粉試製成功。項目投產(chan) 不到一年,就盈利30萬(wan) 元。
“就在縣委門口,習(xi) 書(shu) 記親(qin) 手把一輛輕騎摩托車交給我。”武寶信說,那是縣裏給人才的重獎,當時價(jia) 值1100元。
對正定發展急需的人才和項目,習(xi) 近平果斷拍板,大膽引進,並幫助解決(jue) 實際困難。
正定油泵油嘴廠原屬省管,一年賠了27萬(wan) 元。後來下放給石家莊地區管,一年賠了9萬(wan) 元。地區又把這個(ge) 虧(kui) 損企業(ye) 給了正定,當年又賠了7萬(wan) 元。
轉機出現在1984年。這年五六月間,習(xi) 近平帶隊赴江蘇省考察鄉(xiang) 鎮企業(ye) 發展情況。
“出發前,習(xi) 書(shu) 記特意交給我一封前段時間收到的來信,信封上寫(xie) 著‘正定縣委書(shu) 記收’,習(xi) 書(shu) 記讓我提前與(yu) 寫(xie) 信的人聯係一下,約對方在當地見麵。”時為(wei) 正定縣委辦公室幹事的李亞(ya) 平回憶。
寫(xie) 信的人是無錫機械局農(nong) 機供銷公司原經理邱斌昌。原來,因在家鄉(xiang) 無法施展才華而苦悶的邱斌昌,輾轉得知正定正麵向全國招攬人才,便主動寫(xie) 信表達了自己想來正定工作的強烈願望。
李亞(ya) 平按照信中所附的聯係方式,撥通了邱斌昌的電話。“如果你們(men) 不是馬上要來無錫,我可能直接就跑到正定了。”電話那頭,邱斌昌想來正定的意願十分迫切。
一邊是求賢若渴,一邊是迫不及待。利用考察間隙,習(xi) 近平和考察團全體(ti) 成員一起見到了邱斌昌。
那天晚上,在無錫市政府招待處,邱斌昌非常激動,雙手緊緊抓著一個(ge) 人造革文件夾,拉了幾次,才打開拉鏈,拿出自己親(qin) 手抄錄的一份正定“人才九條”。
聽完習(xi) 近平介紹縣裏的有關(guan) 情況後,邱斌昌當即表示,可以到連年虧(kui) 損的油泵油嘴廠工作。他還特別提到,自己可以帶一個(ge) 成熟的柴油發電機項目到正定,馬上就能出產(chan) 品。
邱斌昌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工資由原來的行政17級提至16級,一年後廠裏產(chan) 值翻一番,再由16級提至14級。
習(xi) 近平和考察團成員認真商討後,又通過長途電話和程寶懷等縣領導商量,最終決(jue) 定聘請邱斌昌到正定工作。
沒過多久,邱斌昌到正定報到。
“一見麵,我就告訴他,‘你的工資已經從(cong) 17級漲到16級了。明天我在廠裏的大會(hui) 上宣布,你就是縣油泵油嘴廠的廠長’。邱斌昌很感動,當時眼睛就濕潤了。”88歲的程寶懷至今記得,到油泵油嘴廠沒幾天,邱斌昌就把積壓產(chan) 品全部賣了出去,他還帶人開發出一批新產(chan) 品推向市場,不到一年工廠產(chan) 值就翻了一番。
求賢若渴,廣攬人才,僅(jin) 一年多時間,200多名人才落戶正定。
■ “星”耀古城啟人深思
“人才九條”的製定,為(wei) 當時正定的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1984年,正定縣10項經濟指標均創曆史最高水平,工農(nong) 業(ye) 總產(chan) 值達到3.8億(yi) 多元,比1980年翻了一番。
對人才的重要性,習(xi) 近平有深刻而長遠的認識:“賢才者,國之大寶也,縣亦然。古人雲(yun) ,國之所以不治者三,不知用賢,此其一也;雖知用賢,求不能得,此其二也;雖得賢,不能盡,此其三也。”
知用賢,求其賢,盡其才,這樣的人才觀催生了“人才九條”。其中的創新探索,給我們(men) 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和深刻啟示。
做好人才工作,必須堅持黨(dang) 對人才工作的領導。
“人才九條”明確規定,“調入的人才,由縣委、縣政府統一安排使用,出現問題,縣委、縣政府領導親(qin) 自加以解決(jue) 。”
“各級領導班子要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上來,把既搞活經濟又出人才作為(wei) 自己的雙重任務共同抓好。”習(xi) 近平在全縣“放開政策、振興(xing) 經濟”三級幹部會(hui) 議上指出,各級黨(dang) 委要加強對科技人員和技術骨幹的思想工作,及時解決(jue) 他們(men) 的思想問題,引導他們(men)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充分調動他們(men) 的積極性。同時,也要認真幫助他們(men) 解決(jue) 生活上的實際困難,解除他們(men) 的後顧之憂,使他們(men)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為(wei) 振興(xing) 正定經濟做出更大貢獻。
正定縣柴油機廠技師陳國啟剛到正定時,由於(yu) 戶口一時沒辦妥,家裏缺糧少煤。柴油機廠領導找有關(guan) 部門給他解決(jue) 了家屬戶口和子女上學問題,還提著糧食、拉著煤塊送上門。陳國啟感動不已,原本給他的16天假期一天也沒休息,報到的當天就上了班。廠裏的工程師張鬆遊,家屬“農(nong) 轉非”、小孩就學等問題解決(jue) 了,還入了黨(dang) 、提了幹,他感慨地說:“碰上這樣的好政策,獻出我的生命也報答不完黨(dang) 對我的恩情。”
“人才九條”出台後,習(xi) 近平帶領縣委、縣政府領導和有關(guan) 部門、鄉(xiang) 鎮幹部,熱情接待應聘人員。他說:“依靠一鄉(xiang) 一縣的人才畢竟有限,社會(hui) 才是無限的智能寶庫。”
為(wei) 做好人才管理工作,正定縣成立了人才技術開發公司和人才服務處,組成專(zhuan) 門班子招攬人才,上上下下都為(wei) 招攬工作出智出力。
縣委、縣政府還依照“人才九條”精神,積極挖掘本地人才,對2300多名大中專(zhuan) 畢業(ye) 生學修專(zhuan) 業(ye) 、業(ye) 務特長、工作經曆、個(ge) 人愛好等方麵逐項摸底,建起正定第一本“人才賬”。根據知識分子的德才情況,先後給543名科技幹部評定了技術職稱,31人調整到對口專(zhuan) 業(ye) 崗位,基本做到了人得其所、才適其用。同時,與(yu) 全國32所學校、21家科研單位建立協作關(guan) 係,引進人才和項目,創辦了131家鄉(xiang) 鎮企業(ye) 。
“當年,正定縣委、縣政府把開發人才作為(wei) 戰略重點和經常性工作任務,製定了主要領導親(qin) 自抓、各級幹部一齊抓、條條塊塊分頭抓的具體(ti) 措施,最大限度把人才團結凝聚在黨(dang) 的周圍,這樣才打開了人才開發工作的新局麵。”時任正定縣委宣傳(chuan) 部通訊組組長的高培琦說。
做好人才工作,必須敢於(yu) 衝(chong) 破藩籬、改革創新。
“人才九條”發布後,縣裏有些同誌對此持有不同看法。既有讚成支持的,也有懷疑反對的。一時間在本地、本省引起一場大討論。
“在當時的環境下,習(xi) 書(shu) 記麵臨(lin) 的壓力可想而知。但他不懼非議,一步一個(ge) 腳印去做,全麵落實各項承諾,用事實證明‘人才九條’是可行的,最終贏得了人們(men) 的理解、支持、擁護。”李乃毅說。
賈大山和郝月普便是兩(liang) 個(ge) 例證。
作家賈大山,成熟穩健,剛直正派,有管理才幹,對文化事業(ye) 有著近乎癡迷的熱愛。習(xi) 近平在多方聽取意見後大膽起用,打破非黨(dang) 人士不能擔任正職的慣例,賈大山連升三級,直接當上縣文化局局長。上任伊始,賈大山就下基層、訪群眾(zhong) 、查問題、定製度,幾個(ge) 月下來,便把原來比較混亂(luan) 的文化係統整治得井井有條。
工程師郝月普,是南開大學畢業(ye) 的高材生。“文革”期間,他被錯扣了帽子,判了刑。平反後,他回到原來的工廠,但廠裏有些人依然把他視為(wei) “異類”,一身本領無處施展。
這樣的人才,敢不敢用?
“你來正定參加四化建設,我們(men) 舉(ju) 雙手歡迎。”習(xi) 近平說。
正定縣破例為(wei) 郝月普上戶口、接工齡、上浮工資,並委以鄉(xiang) 鎮企業(ye) 局副局長、化工實業(ye) 公司經理的重任,上任後不到半年,他就為(wei) 正定引來了11個(ge) 項目。
“識才求才、聚才用才,無一不是開創性的工作,無一不需要敢闖敢幹。隻有敢於(yu) 改革、敢於(yu) 創新,才能構築吸引人才的製度優(you) 勢,以優(you) 良的生態讓人才近悅遠來。”河北省委黨(dang) 校(河北行政學院)副校(院)長孟慶雲(yun) 對記者說。
做好人才工作,必須具備戰略眼光、係統思維。
在正定人才工作實踐中,習(xi) 近平胸懷大局、把握大勢,既有廣闊的視野,又有周密的謀劃。
他總是從(cong) 戰略的高度看待人才問題。
“沒有人才,我們(men) 的經濟就不會(hui) 振興(xing) ;沒有人才,我們(men) 的現代化目標就會(hui) 化為(wei) 泡影。”他要求領導幹部在對待人才的問題上,要有“五百金買(mai) 馬骨”的態度,有求賢若渴、愛才如命的精神。
他總是用係統的方法開展人才工作。
習(xi) 近平強調,“在選拔人才時,講文憑也要講水平,不拘一格包括不拘文憑,無論是大、中、小學學曆,還是‘千裏馬’‘百裏馬’‘一裏馬’,還是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各種年齡的人,都使用起來、跑起來、積極性調動起來,隻有這樣,我們(men) 的事業(ye) 才能人才濟濟、興(xing) 旺發達。”
內(nei) 用、外招、上請、下挖、近補、遠育,這是習(xi) 近平引才育才用才的“十二字真經”。在他發現的人才中,既有各有所長的“外來和尚”,也有嶄露頭角的縣內(nei) 人才;既有全國知名的大學者,也有鄉(xiang) 野田間的“土專(zhuan) 家”。
岸下村青年農(nong) 民黃春生,文化程度不高,隻是高小畢業(ye) 。他自學成才,十幾年刻苦鑽研,培育出“冀棉二號”優(you) 良品種,先後被全國14個(ge) 省市引種,省內(nei) 外推廣近百萬(wan) 畝(mu) 。縣裏錄用他為(wei) 國家幹部,評定授予其助理農(nong) 藝師職稱,上調縣農(nong) 科站專(zhuan) 業(ye) 從(cong) 事優(you) 種繁育工作,更好地發揮了其業(ye) 務專(zhuan) 長。
在習(xi) 近平的大力推動下,正定縣決(jue) 定成立顧問團,廣泛吸收社會(hui) 各方麵的才智。1984年新年剛過,一封封落款“學生習(xi) 近平”的信,寄給了全國100多位著名專(zhuan) 家學者。數學家華羅庚、經濟學家於(yu) 光遠、眼科專(zhuan) 家張曉樓等各領域的50多位專(zhuan) 家欣然應聘,成為(wei) 顧問團首批成員。
他們(men) 廣泛開展講學活動,進行技術攻關(guan) ,為(wei) 正定經濟起飛獻計出力。在於(yu) 光遠的建議下,中國第一個(ge) 農(nong) 村研究所在正定成立;張曉樓多次到正定,給2000多人做了複明手術,使正定一躍成為(wei) 全國7個(ge) 防盲先進縣之一……
動員如此多的頂級專(zhuan) 家為(wei) 一個(ge) 縣獻智獻力,全國少見。一時間,你來我往,“星”耀古城。
人才工作,基礎在培養(yang) ,難點也在培養(yang) 。習(xi) 近平支招:堅持常抓不懈的原則,老、中、青、幼立體(ti) 開發,建立多級梯形人才隊伍,使適用之才源流不斷、常用不竭。
正定縣大力改善教學條件,多渠道開展民間辦學,積極組織在職幹部文化補習(xi) ,黨(dang) 政人才、企業(ye) 經營管理人才、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農(nong) 村實用人才建設齊頭並進,人才隊伍結構日益完善。
“通過當年正定人才工作的實踐,深刻感悟習(xi) 近平同誌的人才觀,就是要不拘一格、各盡其能地把人才用起來,為(wei) 人才施展才華、實現抱負創造良好環境,讓各類人才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湧流,使他們(men) 真正成為(wei) 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孟慶雲(yun) 表示。
做好人才工作,心裏要時刻裝著人民、裝著事業(ye) 。
1982年,習(xi) 近平主動放棄北京的優(you) 越條件,來到古城正定,與(yu) 群眾(zhong) “一塊苦、一塊過、一塊幹”。
“我渴望盡自己的微薄力量,親(qin) 手為(wei) 他們(men) 做一點實在事情,但在遠離他們(men) 的地方作願意為(wei) 他們(men) 獻身的清談,我心裏覺得空,不踏實,我感到了一種呼喚。”
“在生我養(yang) 我哺育我的人民身邊,和他們(men) 一起為(wei) 理想、事業(ye) 奮鬥,那就是我在生活中的位置。於(yu) 是,我來了,在人民中間來尋找我的價(jia) 值。”
……
正是因為(wei) 這樣的初心,麵對“人才九條”推進過程中的一些不同意見,他始終能夠坦然麵對。
他力排眾(zhong) 議,召開知識分子“訴苦會(hui) ”,傾(qing) 聽知識分子心聲。說得激動了、委屈了、氣憤了,參會(hui) 的知識分子有抬高嗓門的,有拍桌子的。習(xi) 近平並不生氣,“我們(men) 領導者的責任,就是幫他們(men) 排難解憂,努力使他們(men) 處於(yu) 最佳競技狀態!”
習(xi) 近平求才用才,更真心實意愛才敬才。
一次,他和縣委辦公室的幾位同誌到永安公社下鄉(xiang) 。在一塊棉花試驗田裏,全縣聞名的種棉能手馮(feng) 玉明正在地裏忙碌。習(xi) 近平支好自行車朝他走過去,一把握住馮(feng) 玉明的手說:“馮(feng) 伯伯,您好,我今天是來跟您學習(xi) 種棉花的!”
聽了隨行人員的介紹,馮(feng) 玉明頓時有點手足無措,忙不迭地說:“別別別,你是領導,可不能這樣稱呼。”
“馮(feng) 伯伯,您別跟我客氣,以後您就是我的老師了。”
後來,習(xi) 近平跟著馮(feng) 玉明學習(xi) 種棉花的技術,他們(men) 也成了忘年交。
習(xi) 近平尊重人才的故事,許多正定老幹部至今印象深刻。
他逢年過節經常去看望慰問技術人才,把關(guan) 懷溫暖送到他們(men) 身邊。得知縣機械廠工程師劉玉仲過年沒回南皮老家,1983年農(nong) 曆大年初一,習(xi) 近平和幾名幹部提著點心來看望他,從(cong) 日常生活到工作細節,一一詢問。說起這一幕,已84歲高齡的劉玉仲兩(liang) 眼濕潤。
他厚愛青年人才,書(shu) 信往來中盡顯關(guan) 愛鼓舞。“家鄉(xiang) 的40多萬(wan) 父老鄉(xiang) 親(qin) 都在翹首以待,盼望著你們(men) 早日以優(you) 異成績成就學業(ye) ,為(wei) 祖國的四化建設挑梁扛柱,竭智盡才……”1983年12月,習(xi) 近平寫(xie) 給51名河北農(nong) 大正定籍大學生的一封信,讓這些學子倍感溫暖振奮,他們(men) 中有26人先後回家鄉(xiang) 工作。
“習(xi) 書(shu) 記在正定的人才工作實踐,處處體(ti) 現出思人之苦、諒人之難、容人之量、成人之善。”回憶往事,許多正定老同誌認為(wei) ,“正是這種善政為(wei) 民、厚德待人、求賢若渴、敬士如賓的人格力量,使有誌之士心甘情願匯集到正定,為(wei) 共同的事業(ye) 貢獻自己的力量。”
1985年5月,習(xi) 近平離開正定。但“人才九條”帶來的引才聚才效應,多年後仍持續釋放。
■ 人才強冀再啟新程
新時代的正定人才工作實踐,或許可以從(cong) 一個(ge) “飛雁歸巢”的故事說起。
2022年8月,離開石家莊到省外發展十多年的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ye) 同福集團,將總部遷回正定。
究竟是什麽(me) 原因,讓同福集團在眾(zhong) 多熱門城市拋來“橄欖枝”時,選擇了正定?
同福集團董事長劉山國說:“尊重!省市縣對企業(ye) 家、對人才的尊重。”
石家莊市委專(zhuan) 門為(wei) 同福集團召開專(zhuan) 題會(hui) 議,研究服務支持政策措施。兩(liang) 天時間,給同福總部騰空一處交通便利、3萬(wan) 多平方米的辦公區。同福集團第一次在正定召開全國經銷商大會(hui) ,縣四大班子領導一起前來為(wei) 企業(ye) “站台”。
以人才引進人才,人才“朋友圈”不斷擴大。
目前,同福集團正快馬加鞭推動“同福共享”千億(yi) 級產(chan) 業(ye) 園項目落地,已與(yu) 30餘(yu) 家上下遊配套企業(ye) 達成入駐意向,引進食品科技研發、線上平台運營、倉(cang) 儲(chu) 物流等各類人才1500餘(yu) 名,吸引了中國農(nong) 大、中國農(nong) 科院等科研院所150餘(yu) 名專(zhuan) 家開展合作。
如何引來更多“劉山國”?
2022年8月,在河北自貿試驗區正定片區,《關(guan) 於(yu) 引進高端人才支持企業(ye) 發展的若幹措施》剛一亮相,就引起廣泛關(guan) 注。
年收入100萬(wan) 元以上,個(ge) 人所得稅超過15%的部分全額獎補給個(ge) 人;稅收貢獻1億(yi) 元以上,企業(ye) 稅收貢獻地方留存部分的60%獎補給高管團隊……細看這份文件,多條含金量十足的措施,彰顯出正定對高端人才的最大誠意。
功以才成,業(ye) 由才廣。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統攬偉(wei) 大鬥爭(zheng) 、偉(wei) 大工程、偉(wei) 大事業(ye) 、偉(wei) 大夢想,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推動新時代人才工作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
沿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前進,河北省委以深化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為(wei) 動力,以實施人才強冀工程為(wei) 抓手,全方位培養(yang) 、引進、用好人才,人才工作不斷邁上新台階。
如何破除人才發展的體(ti) 製機製障礙,把各方麵優(you) 秀人才集聚到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中來?
2022年11月,第一學曆隻有中專(zhuan) 、沒有發表過論文和著作的技術人員崔平永,通過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評審,獲得輕工工程專(zhuan) 業(ye) 高級工程師職稱資格。
“如果不是企業(ye) 有了自主評審權,像我這樣的條件評正高,做夢都不敢想。”入職晨光20年來,崔平永從(cong) 操作工、組長、班長,一直幹到色素營養(yang) 事業(ye) 部生產(chan) 部經理,參與(yu) 省部級以上科技項目2項,獲國家發明專(zhuan) 利6項。
位於(yu) 邯鄲市曲周縣的晨光集團,是河北省首批獲得職稱評審自主權的民營企業(ye) 。截至目前,河北共有149個(ge) 用人單位開展高級職稱自主評審。2018年以來,15358名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通過自主評審取得高級職稱。
不僅(jin) 要放權鬆綁,更要用好用活人才。
從(cong) 2022年9月開始,河北麵向全省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選派科技特派團。位於(yu) 保定市定興(xing) 縣的河北智同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與(yu) 中國藥科大學、天津科技大學等高校專(zhuan) 家組成的科技特派團“結緣”。
“譚博士,我們(men) 的項目在腦蛋白純化、水解以及調味等方麵還有很多困惑,您給提提建議,讓產(chan) 品質量再上一個(ge) 台階。”近日,智同生物副總經理李喜全向上門指導的科技特派團成員、天津科技大學生物工程係副主任譚之磊請教。
每月一次視頻例會(hui) ,詢進展,定計劃,出主意,特派團定期深入企業(ye) 解難題。“僅(jin) 這一個(ge) 項目,改良提升後預計可為(wei) 企業(ye) 帶來經濟效益1200萬(wan) 元。有了智囊團,我們(men) 發展的底氣更足了。”李喜全信心滿懷。
“一對一”結對幫扶,麵對麵“把脈問診”,推進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截至2023年3月,河北266個(ge) 科技特派團幫助企業(ye) 完成成果轉化144項,攻克關(guan) 鍵核心技術123項,搭建技術創新平台143個(ge) 。
修訂河北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將推薦製改為(wei) 提名製;指導企業(ye) 對高級管理人員、行業(ye) 領軍(jun) 人才等實施股權、期權、分紅等中長期激勵措施……一項項改革舉(ju) 措環環相扣,打破體(ti) 製壁壘,掃除身份障礙,人才活力持續釋放。
如何營造識才納才聚才的良好生態,讓燕趙大地成為(wei) 各類人才大有可為(wei) 、大有作為(wei) 的熱土?
2023年3月16日,中科院雄安創新研究院臨(lin) 時辦公園區光電子農(nong) 業(ye) 實驗室,蔬菜在LED燈光照射下靜靜生長。
一支平均年齡31歲的科研團隊,正在這裏努力推動高產(chan) 值生態友好型農(nong) 業(ye) 模式的研發和落地轉化,未來將構建節水型高產(chan) 值光電農(nong) 場模式,向全國推廣和應用。
研究員張偉(wei) 是團隊成員之一。2022年初,他從(cong) 北京大學現代農(nong) 業(ye) 研究院辭職回到家鄉(xiang) ,“雄安一係列喜人變化和良好科研環境,讓我相信在這裏大有可為(wei) 。”
全麵深入實施“雄才計劃”,以雄才卡為(wei) 載體(ti) 建立涵蓋教育、醫療、住房、稅收獎勵等在內(nei) 的“菜單式”政策包;啟動“百千萬(wan) 人才進雄安”行動……近年來,雄安新區先後選錄招聘清華、北大等“雙一流”高校人才3000餘(yu) 名,新增各類創新創業(ye) 人才2.5萬(wan) 餘(yu) 名。
以一流平台集聚人才,更要以一流服務吸引人才。
“如果人才服務跟不上,企業(ye) 很難發展這麽(me) 快。”河北匯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副總經理歐智華深有體(ti) 會(hui) 。
2021年,匯金集團找到中國石家莊恩佐娱乐注册服務產(chan) 業(ye) 園,希望能幫他們(men) 引進一名國際高端人才,解決(jue) 在智能製造物聯網領域遇到的問題。根據企業(ye) 需求,專(zhuan) 業(ye) 服務團隊很快提出引才方案,一攬子服務幫助企業(ye) 達成意願。
中國石家莊恩佐娱乐注册服務產(chan) 業(ye) 園,是河北首家、全國第20家國家級產(chan) 業(ye) 園,已引進嘉馳國際、58集團等恩佐娱乐注册服務機構218家。2022年,服務人才50.89萬(wan) 人次,營業(ye) 收入37.41億(yi) 元。
目前,河北已有22家恩佐娱乐注册服務產(chan) 業(ye) 園。這些產(chan) 業(ye) 園充分發揮市場化、專(zhuan) 業(ye) 化優(you) 勢,為(wei) 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梧高鳳必至,花開蝶自來。一支規模宏大、素質優(you) 良、梯次合理、作用突出的人才隊伍正在加速集結——
人才質量不斷提高。黨(dang) 的十九大以來,河北邀約海內(nei) 外230萬(wan) 餘(yu) 名人才開展對接引進交流,全職引進國家知名科學家、國家高層次創新型人才76人。
人才服務更加優(you) 化。完善燕趙英才服務卡製度運行機製,逐人建立電子信息檔案,截至2022年底,全省共發放燕趙英才服務卡5萬(wan) 餘(yu) 張;累計建設人才公寓3.4萬(wan) 餘(yu) 套,惠及人才4萬(wan) 餘(yu) 人;聚焦人才普遍關(guan) 切的“關(guan) 鍵小事”,在生活服務、子女入學等方麵提供更多便利……
人才效能持續增強。人才在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等重大國家戰略中作用越來越凸顯,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貢獻逐年提升。
行走燕趙大地,處處洋溢著創新的激情,澎湃著創造的活力,活躍著創業(ye) 的身影,鋪展開一幅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li) 河北的壯美畫卷。
新時代新征程,一定是波瀾壯闊的時代,一定是奮鬥逐夢的征程。
聚人才之力,讓更多千裏馬競相奔騰,必將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持久動力。(記者 霍曉麗(li) 劉榮榮 周 潔 張 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