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步邁進在建設教育強國的大路上
——寫(xie) 在全國教育大會(hui) 召開五周年之際
本報記者 高毅哲 歐媚 張欣 程旭 見習(xi) 記者 鄭翅
當今的中國教育,正在進入一個(ge) 從(cong) 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的新時代。
麵向新時代,我們(men) 必須回答好以什麽(me) 樣的教育振興(xing) 民族、以什麽(me) 樣的人才擔當使命的曆史之問。
偉(wei) 大理論指導偉(wei) 大實踐。
2018年9月10日,備受矚目的全國教育大會(hui) 在京召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一係列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就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全方位部署,擘畫出教育發展的宏偉(wei) 藍圖。
新思想引領新征程。
全國教育大會(hui) 召開以來的五年間,教育戰線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教育的重要論述,牢記囑托,凝心聚力促發展,砥礪奮進新征程,創造了我國教育事業(ye) 發展新成就,闊步邁進在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大路上。
掌舵領航,錨定前進方向
教育事關(guan) 國家發展、事關(guan) 民族未來。
在全國教育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全麵總結了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教育改革發展實踐中形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圍繞“培養(yang) 什麽(me) 人、怎樣培養(yang) 人、為(wei) 誰培養(yang) 人”這一根本問題作出戰略部署,為(wei) 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鮮明提出九個(ge) 堅持——
堅持黨(dang) 對教育事業(ye) 的全麵領導,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wei) 根本任務,堅持優(you) 先發展教育事業(ye) ,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辦學方向,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發展教育,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作為(wei) 教育的重要使命,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wei) 基礎工作。
深刻闡釋教育的首要問題——
培養(yang) 什麽(me) 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這就決(jue) 定了我們(men) 的教育必須把培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wei) 根本任務。
強調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人民教師無上光榮,每個(ge) 教師都要珍惜這份光榮,愛惜這份職業(ye) ,嚴(yan) 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做老師就要執著於(yu) 教書(shu) 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隨著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師傾(qing) 斜,不斷提高教師待遇,讓廣大教師安心從(cong) 教、熱心從(cong) 教。對教師隊伍中存在的問題,要堅決(jue) 依法依紀予以嚴(yan) 懲。
……
五年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始終把教育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係統回答了教育一係列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重大問題,為(wei) 教育發展掌舵領航。
一次次講話注入發展動力,一次次寄語激揚青春夢想,一聲聲問候溫暖教育希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主持召開會(hui) 議,研究“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減輕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e) 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建立中小學校黨(dang) 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製”“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加強基礎學科人才培養(yang) ”等教育議題;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與(yu) 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教育文化衛生體(ti) 育領域專(zhuan) 家代表親(qin) 切座談,闡述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強調努力培養(yang)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
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參加內(nei) 蒙古代表團審議,闡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重要意義(yi) ,看望參加政協會(hui) 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強調著力構建優(you) 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ti) 係;
……
五年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還先後給多所學校、眾(zhong) 多師生回信、致信,極大鼓舞和激勵了教育戰線廣大幹部師生,為(wei) 我國教育事業(ye) 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
這些回信,凝聚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青年的親(qin) 切關(guan) 懷——
“你們(men) 在信中說,走進鄉(xiang) 土中國深處,才深刻理解什麽(me) 是實事求是、怎麽(me) 去聯係群眾(zhong) ,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說得很好。新時代中國青年就應該有這股精氣神。”給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科技小院的學生回信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為(wei) 同學們(men) 點讚。
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2021級碩士研究生王雯欣認認真真、反反複複地讀了好幾遍回信內(nei) 容:“總書(shu) 記對我們(men) 科技小院的同學們(men) 所見識的世麵、經曆的成長、取得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肯定,‘很欣慰’的表述,讓我們(men) 感動得紅了眼眶。”
這些回信,凝聚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教師的深切期待——
對教師這個(ge) 默默奉獻的群體(t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時時牽掛於(yu) 心。他多次回信、致信教師盛讚其奉獻精神,盡顯對師道的尊重和對教師的關(guan) 心。
2021年9月8日,在第三十七個(ge) 教師節來臨(lin) 之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回信勉勵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代表“真正把為(wei) 學、為(wei) 事、為(wei) 人統一起來,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並向全國廣大教師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祝福。
吉林大學地球探測與(yu) 信息技術教師團隊是黃大年生前所在的隊伍。收到回信後,團隊成員馬國慶說:“激動過後更要思考,怎麽(me) 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回信精神落實到科研和教學中,真正做到‘學為(wei) 人師、行為(wei) 世範’。”
這些回信,凝聚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教育的深邃思考——
2022年4月2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北京科技大學的老教授回信,“促進鋼鐵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綠色低碳發展”,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殷切期望,也是新時代給北科大出的新課題。
如何回答新課題?學校麵向國家戰略和行業(ye) 發展明確科研方向,主動承擔重大科研任務,麵向新興(xing) 行業(ye) 和重點領域實體(ti) 化成立智能科學與(yu) 技術學院、礦產(chan) 資源戰略研究院等機構。積極布局“新工科”建設,聚焦智能采礦、低碳智慧冶金、新材料、智能製造等學科交叉方向。
一紙信箋,滿載殷殷期許;一紙書(shu) 信,情懷萬(wan) 千也力量磅礴。
這些寫(xie) 給廣大師生的書(shu) 信,與(yu)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身體(ti) 力行關(guan) 心關(guan) 愛教育的動人故事一起,跨越時間飛越山海,溫暖人心催人奮進。
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黨(dang) 的二十大隆重召開。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一體(ti) 安排部署,賦予教育新的戰略地位、曆史使命和發展格局。
2023年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教育強國進行第五次集體(ti) 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新時代教育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格局性變化,科學回答“建設什麽(me) 樣的教育強國、怎樣建設教育強國”這一重大時代課題。
“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基礎工程。”
“要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發展教育,主動超前布局、有力應對變局、奮力開拓新局,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為(wei) 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提供有力支撐。”
“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具有內(nei) 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撐性,要把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一體(ti) 統籌推進,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倍增效應。”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為(wei) 建設教育強國指明前進方向。
新的使命,鼓舞著教育戰線全體(ti) 幹部師生。“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提供有力支撐”的美好圖景在神州大地漸次展開。
“五育”並舉(ju) 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加速形成
2018年末,“立德樹人”一詞入選當年“中國媒體(ti) 十大流行語”,高度濃縮了教育的關(guan) 注點。
培養(yang) 什麽(me) 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全國教育大會(hui) 指出,“堅持立德樹人”“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正是在這次大會(hui) 上,勞動教育首次納入“五育”並舉(ju) 的培養(yang) 體(ti) 係,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成為(wei) 新時代育人目標。
五年來,圍繞構建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教育改革著眼全局,在關(guan) 鍵處落子,一係列重大教育政策密集出台、穩步推進,一個(ge) 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正在加速形成。
——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鑄魂育人持續推進。
2023年秋季學期開學,一本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權威用書(shu) 出現在大學師生的書(shu) 桌上——《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概論》教材。
這是第一部全麵係統闡述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統編教材,對於(yu) 更好用黨(dang) 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努力成為(wei)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意義(yi) 。
從(cong) 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到各類課程與(yu) 思政課同向同行;從(cong) 大中小學思政一體(ti) 化,到將思政課小課堂融入社會(hui) 大課堂;從(cong) 高質量建設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到建設高素質專(zhuan) 業(ye) 化思政課教師隊伍……黨(dang) 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教育落實落細,廣大學生愛黨(dang) 愛國愛社會(hui) 主義(yi) 的思想基礎更加鞏固,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的決(jue) 心更加堅定。
——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更多孩子參與(yu) 體(ti) 育、愛上體(ti) 育。
剛過去的這個(ge) 夏天,成都大運會(hui) 上,中國大學生運動員以優(you) 異成績展現了體(ti) 教融合的成果——中國越來越多的優(you) 秀運動人才從(cong) 校園孕育而生。
2020年10月,中辦、國辦印發《關(guan) 於(yu) 全麵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ti) 育工作的意見》,要求開齊開足體(ti) 育課,配齊配強體(ti) 育教師,深化體(ti) 育教學改革,幫助學生在體(ti) 育鍛煉中享受樂(le) 趣、增強體(ti) 質、健全人格、錘煉意誌。
以體(ti) 育人、體(ti) 教融合的生動畫卷徐徐展開。
在四川涼山,過人、對抗、橫敲、射門……布拖縣拖覺鎮小學的綠茵場上,該縣第一支校園女足的隊員們(men) 正在訓練,因為(wei) 足球,靦腆內(nei) 向的她們(men) 變得生動活潑,因為(wei) 足球,她們(men) 接受了更優(you) 質的教育,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在江西南昌,南昌師範附屬實驗小學教育集團高新校區校長羅英的體(ti) 育課別開生麵,礦泉水瓶、塑料袋、氣球都是體(ti) 育課的“玩具”,學生的體(ti) 育課玩出了新花樣……
數據顯示,中小學生體(ti) 質健康狀況總體(ti) 呈現逐步提升趨勢,各學段學生超重和肥胖比例、視力不良率呈逐年下降趨勢。
——學校美育得到全麵加強,以美化人、以美育人成效顯著。
2020年10月,中辦、國辦印發《關(guan) 於(yu) 全麵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要求把美育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yang) 全過程,開齊開足上好美育課,配齊配足美育教師,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ang) 。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美育交響曲接續奏響。
教育部數據顯示,2022年,99.8%的義(yi) 務教育學校按照國家課程開齊開足音樂(le) 、美術課;97.7%的高中落實藝術類必修課程要求;80.7%的中職學校將藝術課程納入公共基礎必修課;87.6%的高校麵向全體(ti) 學生開設公共藝術課程。同時,許多學校在“開齊開足”美育課的基礎上,豐(feng) 富課程內(nei) 容,打通學科邊界,向“開好”美育課努力。
——勞動教育得到應有重視,田野成為(wei) 育人新課堂。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guan) 於(yu) 全麵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作了頂層設計和全麵部署;同年7月,教育部印發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著眼於(yu) 落地落實,繪製出了一份全學段勞動教育推進路線圖;2022年秋季學期,“勞動課”走進全國中小學,與(yu) 語文、數學課一樣,正式成為(wei) 一門獨立的課程。
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勞動教育的“號子”嘹亮吹響。
當今天新一代熱愛勞動、勤於(yu) 勞動、善於(yu) 勞動的兒(er) 童青少年成長起來,明天他們(men) 也能依靠辛勤勞動,為(wei) 中華民族開創更加光明的未來。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邁出關(guan) 鍵步伐
全國教育大會(hui) 召開五年來,教育發展交出了這樣的答卷——
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從(cong) 2018年的81.7%上升到2022年的89.7%;九年義(yi) 務教育鞏固率從(cong) 2018年的94.2%上升到2022年的95.5%;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從(cong) 2018年的88.8%上升到2022年的91.6%;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cong) 2018年的48.1%上升到2022年的59.6%。
數據的背後,是五年來我國教育普及水平的大幅提高。我們(men) 全麵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長期存在的輟學問題得到曆史性解決(jue) ;學前教育基本普及、義(yi) 務教育全麵普及水平更高、高等教育實現了從(cong) 大眾(zhong) 化到普及化的曆史性轉變,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全國教育大會(hui) 指出,推動教育從(cong) 規模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立足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新特征新要求,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的目標。這五年,我們(men) 在建成世界最大規模教育體(ti) 係的同時,也邁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的關(guan) 鍵步伐。
——持續推進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基礎教育。
《關(guan) 於(yu) 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幹意見》《“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幼兒(er) 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等文件印發,學前教育改革發展重點從(cong) 普及向補齊普惠資源短板、完善普惠保障機製、全麵提升保教質量轉變。
義(yi) 務教育在全麵實現基本均衡後走向優(you) 質均衡新起點。實施義(yi) 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加強鄉(xiang) 村小規模學校和鄉(xiang) 鎮寄宿製學校建設、推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建好用好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健全資助幫扶製度等,讓億(yi) 萬(wan) 孩子在“家門口的好學校”共享優(you) 質教育。
《關(guan) 於(yu)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麵提高義(yi) 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義(yi) 務教育質量評價(jia) 指南》對進一步提高義(yi) 務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麵發展作出了全麵部署;《義(yi) 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深化課程改革,加強課程建設,培養(yang) 時代新人;“雙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學生校外培訓負擔極大減輕,課後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學生睡得更飽、身體(ti) 更壯、視力更棒、學得更好。
《關(guan) 於(yu) 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普通高中學校辦學質量評價(jia) 指南》等文件有力地激發了普通高中辦學活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發生深刻變革,更加注重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yang) ,科技高中、人文高中、外語高中、體(ti) 育高中、藝術高中、綜合高中等多樣化有特色的高中學校如雨後春筍拔節生長。
——構建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增強職業(ye) 教育適應性和吸引力。
這五年,立足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人的全麵發展,職業(ye) 教育政策密集出台,重大改革深入推進。新修訂的職業(ye) 教育法正式實施,破解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瓶頸障礙;“雙高計劃”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職學校和專(zhuan) 業(ye) 群;本科職業(ye) 教育穩步推進,打破職業(ye) 教育止步專(zhuan) 科的“天花板”;現代學徒製、現場工程師、市域產(chan) 教聯合體(ti) 、行業(ye) 產(chan) 教融合體(ti) 建設如火如荼,推動職業(ye) 教育和產(chan) 業(ye) 行業(ye) 企業(ye) 形成命運共同體(ti) ;“中職—職業(ye) 專(zhuan) 科—職業(ye) 本科”一體(ti) 化的職業(ye) 學校體(ti) 係基本建成,職業(ye) 教育吸引力增強,每個(ge) 孩子都享有人生出彩機會(hui) 。
——推進高等教育內(nei) 涵式發展,提升人才自主培養(yang) 質量。
這五年,高等教育實現從(cong) 規模向內(nei) 涵、從(cong) 量變向質變的“躍升”。兩(liang) 輪“雙一流”建設計劃接續推進,一批大學和學科已經躋身世界先進水平;“高教40條”全麵謀劃高水平本科教育,促進學生刻苦學習(xi) 、教師提高教學能力,建設一流本科專(zhuan) 業(ye) ;深化“新工科、新醫科、新農(nong) 科、新文科”建設,學科專(zhuan) 業(ye) 更好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深入實施“強基計劃”和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yang) 計劃,建設288個(ge)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ang) 基地,吸引一大批學生投入基礎學科領域研究。
建強高質量教育體(ti) 係,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全國教育大會(hui) 指出,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師傾(qing) 斜,不斷提高教師待遇,讓廣大教師安心從(cong) 教、熱心從(cong) 教。
這五年,是教師隊伍量質提升的五年。我國專(zhuan) 任教師總量從(cong) 2018年的1672.85萬(wan) 人增加到2022年的1880.36萬(wan) 人,學曆、結構不斷優(you) 化,有效支撐我國建成世界最大規模教育體(ti) 係。
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能力顯著提升
“要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能力,調整優(you) 化高校區域布局、學科結構、專(zhuan) 業(ye) 設置,建立健全學科專(zhuan) 業(ye) 動態調整機製,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推進產(chan) 學研協同創新,積極投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重培養(yang) 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能力指明路徑。
改革舉(ju) 措有實效,喜人數據訴變化。五年來,教育服務貢獻能力不斷增強,描繪出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新圖景。
——為(wei) 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蜀西湖畔的國家級產(chan) 業(ye) 基地“中國聲穀”、擁攬“人造太陽”的“科學島”、拔地而起的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chan) 業(ye) 園……默默訴說著合肥迅速發展的“明碼”:科技與(yu) 教育。
近10年來,每年約7萬(wan) 名職校畢業(ye) 生選擇留肥,職業(ye) 教育為(wei) 區域發展提供了高質量技術技能型人才支撐,是合肥市經濟高速發展的“密碼”。與(yu) 合肥一樣,在天津、寧波等地,職業(ye) 教育依托產(chan) 業(ye) 辦專(zhuan) 業(ye) 、專(zhuan) 業(ye) 鏈主動對接區域產(chan) 業(ye) 鏈,為(wei) 當地高質量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職業(ye) 教育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踐如火如荼,高等教育深化產(chan) 學研合作、服務區域協調創新發展也蹄疾步穩。
近年來,教育部在全國布局建設了229個(ge) 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加強與(yu) 行業(ye) 產(chan) 業(ye) 龍頭企業(ye) 和地方政府深度合作,為(wei) 產(chan) 業(ye) 和區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高校全麵服務和深度融入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有力支撐成渝地區、武漢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教育與(yu)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同頻共振,教育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日益成為(wei) 支撐、引領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關(guan) 鍵力量。
——錨定國家戰略推進創新能力持續提升。
湖南科技大學教授萬(wan) 步炎團隊刻苦攻關(guan) ,實現了我國海底鑽機裝備與(yu) 配套地質鑽探技術的突破,使我國海底鑽機技術完成了從(cong) “並跑”到“領跑”的跨越。
這是我國高校錨定服務國家戰略、著力解決(jue) “卡脖子”技術難題、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縮影。
神舟飛天、北鬥組網、港珠澳大橋超級計算機等一係列大國工程、重點領域中,高校提供了關(guan) 鍵技術,助力突破多項“卡脖子”問題,在基礎研究和關(guan) 鍵技術方麵作出了貢獻。
五年來,高等教育主動將自身發展“小邏輯”服務服從(cong) 國家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邏輯”,高校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能力持續增強,獲得了60%以上的國家科技三大獎勵,承擔了全國60%以上的基礎研究、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支持引領科技強國、人才強國、體(ti) 育強國、健康中國、美麗(li) 中國、平安中國建設。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wei) 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guan) ,堅決(jue) 打贏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近年來,我國高校科技攻關(guan) 能力不斷增強,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成果頻出,繪就了科技報國、教育擔當的壯麗(li) 宏圖。
——深化科教融合夯實人才自主培養(yang) 。
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都以人才自主培養(yang) 為(wei) 前提。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我們(men) 要堅持教育優(you) 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全麵提高人才自主培養(yang) 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近年來,教育部持續深化科教融合,著力強化基礎學科、卓越工程師、技術創新等人才培養(yang) ,源源不斷為(wei) 社會(hui) 培養(yang) 和輸送人才。
麵對學科深度交叉融合的趨勢,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不斷完善,“交叉學科”被列為(wei) 我國第14個(ge) 學科門類。“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深入實施,以“新工科、新醫科、新農(nong) 科、新文科”建設引領帶動高校專(zhuan) 業(ye) 結構調整優(you) 化和內(nei) 涵提升,培養(yang) 創造型、複合型人才能力不斷提升。
2018年至2022年,全國800多個(ge) 研究生培養(yang) 單位向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戰場輸送了大批博士和碩士,持續為(wei) 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強大智力支撐。
新時代號角吹響,新征程使命在肩。在關(guan) 乎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宏大敘事中,在教育強國建設的新征程上,教育人踔厲奮發、勇立潮頭。
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
望向蓬勃發展的雄安新區,塔吊林立、機械轟鳴;奮楫揚帆的長三角,江海交匯、經貿繁榮;鯤鵬展翼的粵港澳大灣區,高鐵飛馳,人流不息……960多萬(wan) 平方公裏的神州大地,14億(yi) 多中國人民闊步行進在通向現代化強國的康莊大道上。
康莊大道何以愈行愈遠?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
以建設教育強國服務、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和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教育部堅定不移地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擘畫的宏偉(wei) 藍圖轉化為(wei) 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生動實踐。
今年,教育部黨(dang) 組把編製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作為(wei) 教育係統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主動謀劃的重大戰略舉(ju) 措,列為(wei) 今年工作重中之重的“一號任務”,同時連續召開教育強國戰略谘詢會(hui) ,聽取各方意見建議,並成立教育強國建設戰略谘詢委員會(hui) 。
一係列舉(ju) 措,瞄向把握新時代新征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形勢任務要求,對教育強國建設的戰略策略、實現路徑和政策舉(ju) 措進行係統謀劃設計,形成教育強國建設的施工圖和時間表,搭建建設教育強國的“四梁八柱”。教育係統錨定教育強國目標,立足全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整體(ti) 進程,對接科技強國、人才強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國家重大戰略著重發力。
當前,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ti) 係,教育現代化發展總體(ti) 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據測算,我國目前的教育強國指數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進步最快的國家。
舉(ju) 世矚目的曆史性成就曆史性飛躍背後,也麵臨(lin) 著挑戰。
如何優(you) 化教育資源配置、推進教育布局調整?
人口結構變化到了一個(ge) 特定轉折點,我們(men) 又該如何以教育高質量發展支撐人口高質量發展,將人口紅利轉化為(wei) 人才紅利?
如何加快圍繞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布局,加快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培養(yang) 更多的高水平國家戰略儲(chu) 備人才,向未來科技製高點邁進?
新時代,賦予教育更多新使命新任務。中國教育發出衝(chong) 鋒號令,向著“教育強國”發力邁進——
作為(wei) 科技第一生產(chan) 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高等教育是整個(ge) 教育體(ti) 係的高端和龍頭。
為(wei) 了充分釋放科技活力,教育部啟動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戰略工程,各高校的改革正大刀闊斧。
科研方向上,眾(zhong) 多高校依靠學校優(you) 勢學科開展原始創新、關(guan) 鍵領域技術攻關(guan) ,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如圍繞新一代飛機、航天工程、雷達等多種國家重大工程型號任務開展技術攻關(guan) ,並努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創新機製上,加強高校有組織科研,集聚力量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guan) ……
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全局,各高校奮勇爭(zheng) 先。廣州大學搭建“2+5”學科與(yu) 科研創新平台,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攻關(guan) 行業(ye) 領域關(guan) 鍵共性技術;哈爾濱工業(ye) 大學與(yu) 其威海校區、化工與(yu) 化學學院等相關(guan) 方向進行學科交叉,大縱深自然采光技術、超聲切割止血刀等一批產(chan) 學研合作項目正在迅速推進……
建設教育強國,基點在基礎教育。基礎教育搞得越紮實,教育強國步伐就越穩、後勁就越足。
“雙減”政策下,教育部做好科學教育加減法,把科學教育擺在突出位置,作為(wei) 一項基礎性、戰略性工作來抓,從(cong) 小激發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xing) 趣,培養(yang) 適應科技革命新趨勢的人才。
職業(ye) 教育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緊密相連。教育強國浪潮襲來,職業(ye) 教育生逢其時,大有可為(wei) 。
強化頂層設計,教育部與(yu) 地方共建職業(ye) 教育創新發展高地,鼓勵地方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布局和本地區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一省一策,形成符合地方實際省情和教情的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推動建設省域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和市域產(chan) 教聯合體(ti) 、行業(ye) 產(chan) 教融合共同體(ti) ,構建“一體(ti) 兩(liang) 翼”格局。加快推進職普融通、產(chan) 教融合、科教融匯,持續深化職業(ye) 教育東(dong) 西部協作,為(wei)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目標奠定了恩佐娱乐注册基礎,為(wei) 增強製造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匯聚製造業(ye) 發展新動能鑄造堅實的人才基礎。
濟濟多士,乃成大業(ye) ;人才蔚起,國運方興(xing) 。
如今,我國每年高等學校和職業(ye) 院校輸送數以千萬(wan) 計的畢業(ye) 生進入社會(hui) ,繼續教育為(wei) 各行各業(ye) 培訓上億(yi) 人次。強國路上,他們(men) 蓄勢待發,必將為(wei) 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
“今年孩子上學,原來還以為(wei) 我們(men) 每天都要花二三十分鍾送她,沒想到家門口的學校這麽(me) 快就建好了,這下可方便了。”不久前,帶著孩子在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實驗小學甘羅路校區辦完一年級入學手續的劉女士笑得十分開心。
近年來,潁上縣把緩解學位供給緊張擺在辦好群眾(zhong) “急難愁盼”民生實事之首,大力實施基礎學位保障工程,切實滿足群眾(zhong) 對優(you) 質教育資源的需求。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錨定2035年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的宏偉(wei) 目標,教育係統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把教育公平作為(wei) 國家基本教育政策,優(you) 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不斷縮小城鄉(xiang) 、區域、學校、群體(ti) 間教育差距。
——針對學前教育保障機製不健全、優(you) 質普惠性資源不足問題,實施學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動,推進優(you) 質普惠發展。
——針對義(yi) 務教育階段優(you) 質教育資源總量不足、城鄉(xiang) 校際差距大問題,實施義(yi) 務教育強校提質行動,加快優(you) 質均衡發展。
——針對普通高中多樣發展不充分、部分縣中水平不高以及群眾(zhong) 職普分流焦慮問題,實施普通高中內(nei) 涵建設行動,促進優(you) 質特色發展。
——針對解決(jue) 特殊教育資源不足、適宜性不強問題,實施特殊教育學生關(guan) 愛行動,強化優(you) 質融合發展。
根據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的《關(guan) 於(yu) 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you) 提質行動計劃的意見》,到2027年,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和學齡人口變化趨勢的城鄉(xiang) 中小學幼兒(er) 園學位供給調整機製基本建立,優(you) 質教育資源擴充機製更加健全,學前教育優(you) 質普惠、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普通高中優(you) 質特色、特殊教育優(you) 質融合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在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方麵,教育部重點加強教材建設和管理,完善學校管理和教育評價(jia) 體(ti) 係,健全學校家庭社會(hui) 育人機製,重視兒(er) 童青少年的體(ti) 育、美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持續深化研究Z世代青年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不斷優(you) 化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教育工作體(ti) 係,全麵推進素質教育。
與(yu) 此同時,教育數字化實現曆史性跨越,也為(wei) 建設教育強國開辟了全新賽道、增添了強大動能。教育部積極深入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將國家智慧教育平台打造成教育領域重要的公共服務產(chan) 品,不斷推動教育變革和創新,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ge) 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ti) 係。
讓每一個(ge) 孩子都能享受到優(you) 質的教育,讓每一個(ge) 家庭都能感受到教育的溫度,在建設教育強國的道路上,全社會(hui) 正在共同推進教育事業(ye) 的發展,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一張藍圖繪到底,征途雖遠,行則將至。
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新的趕考路上,教育係統正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